欢迎光临雷竞技在线入口官方网站!
雷竞技在线入口
专业生产包装材料先进品牌
专注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包装材料的研发与制造
工厂展示

白色污染催生“绿色革命”:“限塑令”升级生产企业路向何方?

时间: 2024-04-05 13:08:03作者: 工厂展示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见习记者 潘潇雨 郑淑仪/文 受访对象供图/图)近期,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建议》,并提出,到2020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9月3日,本报刊发《深圳部分商家已推出可降解塑料袋》(A02版),探访新版限塑令实施后,深圳具体的执行情况,引发社会关注。

  限塑令升级,生产企业路向何方?上游塑料产业是否面临变革?连日来,记者持续追踪发现,限塑令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小习惯、包装材料的市场更新,也在重塑着行业上游的格局。有厂家订单应接不暇,扩展生产线;有厂家仍在迷茫观望,不知所措。

  9月9日,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一间厂房里,灯火通明。30台塑料加工机器正在轰隆隆地运转,历经塑料改性造粒、吹膜、印刷、切袋、包装5道工序后,原本零散的原材料化身为一个个塑料袋。

  这是深圳市久信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信达)投产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一幕,这些塑料袋将在当天被运往深圳部分商超进行使用。据久信达总经理张敏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在工业堆肥3至6个月后,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9月1日,新版限塑令正式落地。张敏真切地感受到,随着限塑令的推进,上游塑料企业迎来一场新的绿色变革,她所在的公司销量也显著增加了。

  去年,公司可降解塑料产品月销量约40吨,如今月销量约100吨。其中,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背心袋日均产量为40万个。张敏和记者说,这要是在10年前,她很难来想象。2010年,该企业主要生产珍珠棉制品和氯化聚乙烯(CPE)磨砂塑料制品。2017年,该公司开始制作可降解塑料袋。彼时,可降解塑料袋的订单主要来自于国内外贸企业,国内自用订单较少。

  张敏说,企业转型初期,部分可降解原材料需从国外进口,成本比较高,工厂需依靠别的产品支撑才得以正常运转。如今,60名工人轮番作业,才能满足持续上涨的订单。近期,该公司新进了6台机器,计划搬进新的厂房,届时可降解塑料背心袋日产量将达80万个。

  可降解塑料市场迎来了春天,不过,全面推广仍面临难题。张敏向记者坦言,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可降解材料有聚己二酸(PBAT)、聚乳酸(PLA)以及秸秆作物等,生产普通塑料袋原料成本每吨约9000元。可降解原料聚己二酸(PBAT)每吨约2万元,聚乳酸(PLA)每吨约4万元。1台机器每天可切10万个普通塑料背心袋,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只能切7万个左右。

  除了成本等因素,存放时间也是一大问题。张敏现场向记者展示了一卷存放两年的可降解塑料袋。记者看出,仅用手指触碰,塑料袋表面的薄膜便会自动脱落,无法正常使用。对比普通塑料,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制作更为吃力,存放时间更短。张敏说,这样一些问题仍待破解。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新版限塑令激活了可降解塑料市场,有的厂家正在扩展生产线,逐步添加可降解生产的基本工艺;有的厂家仍在迷茫观望。

  9月9日午后,深圳的天空下起了小雨,李明在自家厂房守了一天,但没有接到新的订单。李明所在的公司位于光明区玉塘街道的工业园,是一家生产传统塑料袋的中小型企业。几年前,他想在忙碌中喘口气都难。如今,5600平方米的工厂车间,仅有30余名员工在机器前忙碌着。

  1998年,26岁的李明来到深圳,至今在传统塑料袋企业工作了20多年。近几个月以来,大概是他从业以来最迷茫的阶段。以往,公司月均订单量为120单,而今月均不到30单,且主要以外销为主。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他不禁感叹道:订单逐步缩水,企业属于半停的状态。

  李明回忆,20年前,深圳塑料制品市场缺口较大,由于传统塑料袋制作工序简单,价格低、重量轻、容量大、利润高,曾经受到塑料行业的热捧。近年来,随着限塑令的深入推进,传统塑料袋企业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目前,可降解材料每吨2.5万元左右,若公司全面投产,成本或将翻3倍。李明说。

  在生产成本上升与限塑令来临的双重夹击下,李明觉得进退两难,坚持做下去,企业没办法长久,转型也并不是特别容易。目前,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

  记者采访发现,类似的传统塑料企业不在少数。位于宝安区一家传统塑料企业向记者表示,部分塑料制品的替代技术不成熟是该企业难以大面积投产的原因。

  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家就提出了限塑令。限塑、禁塑已是社会共识,社会各界也纷纷进行探索。天眼查关于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27日,我国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的注册总量已由2008年的4万家增长到如今17万家,增长近4倍。记者搜索天眼查发现,带有深圳塑料袋关键词的企业约有880家。

  新的变局已然来临,新版限塑令下,生产企业路向何方?记者发现,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提到,广东省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支持塑料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紧跟市场需求,提高可循环、易回收等先进环保塑料研发技术和产品生产能力。与此同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制,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此前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针对可替代材料及产品,有关部门可给予税收减免等相关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研发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替代产品,同时也加强规范管理。可降解塑料方向研究员臧文苑在接受各个媒体公开采访时表示,企业应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提高加工设施的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尽早实现可降解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形成产业链。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秘书长蒋南青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则表示,从某种角度而言,新版限塑令实施,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不过,可降解塑料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性,需理性看待。她认为,眼下,有关部门应完善再生资源有关标准,加强对塑料制品行业监督管理,规范公司制作、回收等流程,并鼓励其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综合治理塑料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