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19 18:23:36 | 作者: 珍珠棉板材
自该消息扩散后,其后数天铺天盖地的报道,都以“啤酒大王”为题,缅怀李大红。
1982年,30岁的李大红,还在荆门县经委任职。在这之前,有资料说他只是一个乡镇邮递员,因为踏实肯干被提拔为干部。
乡镇邮递员的过往履历是否属实尚待进一步求证,但年纪轻轻的李大红,已然展现出过人的能力,显然是肯定的。
公开资料显示,金龙泉啤酒集团的前身是荆门竹皮河畔的一家小白酒厂,名叫荆门县城关酒厂。1952年3月,荆门县对城关的魁星阁、团结街两家私营酒厂槽坊实行公私合营,成立了荆门城关酒厂。
1978年,在上级首次提出建设啤酒生产线年之后,荆门城关酒厂正式进行啤酒生产,终于在这年的12月25日,啤酒试产成功、质量抽签合格,并以荆门象山四大名泉之一的“龙泉”,命名为“龙泉”啤酒(金龙泉的乳名)。
但因为是白酒厂转产,龙泉啤酒生产条件十分简陋。据资料记录,当时30多名工人要冒着凛洌的寒风,踏进竹陂河里打捞冰块用以制冷,还要自带干粮踏遍大江南北收购麦芽……就这样,才艰难地生产出了10吨龙泉啤酒。
不仅产量低,初时生产的龙泉啤酒,酒质也欠佳,口感酸涩,一度被当地人形容“喝龙泉不如喝猪水”。
此后经年,龙泉啤酒便一直辗转在一边提质、一边扩产的路上。1981年,生产啤酒近四年的荆门啤酒厂,已逐步扩大到年产2000吨的规模,在荆门周边县市也已经小有名气。紧接着,一套年产5000吨的扩建方案就被提上了日程。
当年的李大红血气方刚,说话办事干练、果断。上级主管部门把他从经委调到啤酒厂担任5000吨扩建工程的工作组长。
初入啤酒厂时,李大红对啤酒一无所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提出“有品牌才有财富”,决定先打造本土亲民品牌,并受荆门史中一段传说的启发,为龙泉啤酒更名,“金龙泉”啤酒应运而生。
同时,为了弄清啤酒厂的运营流程和操作规范,李大红一边没日没夜地学习,一边现学现卖,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亲自主持制定了以素质促质量、以质量促市场、以市场促规模、以规模促效益、以效益促发展的理念和方针,当年经过技术改造,金龙泉啤酒产量就从2000吨提高到了7000吨。
相关数据记载,1975年中国全国生产啤酒仅27万多吨,湖北啤酒产量仅0.35万吨,“全省几千万人,每人喝一口也不够”。发展壮大湖北啤酒规模,成为全湖北省的共同声音。
1983年,李大红又带领金龙泉人,一鼓作气地将产量提高到15000吨;1985年,李大红又抓住国家经济机构调整机遇,贷款扩建,完成了5万吨啤酒生产建设,产能跃升至6.5万吨;1993年,第二个5万吨扩建工程完成,产能达到15万吨。
为了推动金龙泉啤酒逐步发展,1993年,湖北金龙泉啤酒集团公司成立,并在同年完成股份制改造。
1994年12月,金龙泉集团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恳实达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联合投资3.3亿元,共建10万吨/年啤酒生产线项目,产能进一步扩张至30万吨。
为此,李大红抓住国家引进外资机遇,一手导演了至今令人难忘的“鄂啤整合”大戏,直接让鄂啤酒业告别了“战国时代”。
世纪之初,随着洋啤的退潮和一批国产知名品牌的迅猛崛起,愈演愈烈的攻城略地之战,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
彼时,湖北全省酒生产企业22家,2000年生产啤酒93万吨,年生产能力发挥60%左右,竞争异常激烈。与此同时,国内外的有名的公司如青岛、燕京、百威、蓝带等纷纷抢滩湖北,致使湖北啤酒市场群雄逐鹿,啤酒大战一触即发。
面对“内外夹攻”,李大红在中国啤酒集团发展研讨会上大声疾呼:“中国的啤酒工业再也不能是一盘散沙,无序竞争,必须拆掉小舢板,打造巡洋舰!”
敢想敢干的李大红,带领金龙泉人举起了“整合鄂啤”的大旗,以“一投九统”的模式,即投入品牌资源、技术管理和流动资金,统一啤酒品牌、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销售市场、财务计划、物资采购、劳动人事、企业文化和发展规划,先后与赤壁、武穴、南漳、襄樊、枝江、公安、房县等啤酒厂签订了租赁或收购协议,加上先期加盟签约的孝感和当阳两家啤酒厂,全省共9家公司、10家酒厂加盟金龙泉集团,使以金龙泉为核心的“鄂啤集团军”年产销售达到60万吨,形成了金龙泉统一鄂啤的格局。
后又以集团军作战,走出湖北,走向全国:从呼和浩特的茫茫草原,到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从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到波涛万顷的吴淞口岸;从庄严肃穆的万人会堂,到天涯海角的边防哨卡……到处散发着金龙泉的酒香。
自此,名震全国“啤酒大王”的名号,将李大红送上了新的“荆门首富”宝座。坊间传闻,荆门市第一辆奔驰S320就是李大红家的。
但金龙泉的先发优势,不单单是时代释放的红利,很大一部分也在于李大红在品牌打造与市场推广方面表现出的超前意识。
当别人还没有品牌意识的时候,李大红就慢慢的开始找名人做广告了。以一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的广告语,让张弓酒火遍全国的著名相声大师马季,也曾为金龙泉啤酒代言。
1990年3月,马季为弘扬相声艺术,锻炼队伍,迎接全国相声大赛,率中央广播艺术说唱团在全国巡回演出,荆门的演出地点选在沙洋。
当时,荆门啤酒厂派出一辆车拖着啤酒到沙洋恭候,一直等到马季演岀结束进餐时,才借机奉上金龙泉啤酒。第二天,马季到啤酒厂参观,即兴挥毫题下“荆门金龙泉一绝”。
演出结束,临别之际,马季主动提出“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吩咐!”李大红想请他代言,并愿支付费用,马季严肃地说:“如果谈及钱,我就不拍了,如果谈金龙泉人的盛情,我答应。”于是在马季离开荆门前两小时,他和著名小品女演员杨蕾在荆门宾馆拍摄了一部广告片,分文未取。
因着这段缘分,此后,李大红再度另辟蹊径举办啤酒节,马季也曾应邀到荆。金龙泉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新建的啤酒厂,于1997年10月全面竣工投产,马季也专程赴荆参加庆典。
多措并举,金龙泉市场效应十分显著。据统计,1994年至2004年十余年间,金龙泉累计产销啤酒350万吨,实现出售的收益近70亿元、创利税14亿元。
2002年,“金龙泉”被中国名牌战略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荆门市,乃至湖北省的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
从1982年到2004年,22年时间,李大红相当于再造了200个金龙泉。
还有一组有趣的数据:2000年那一年,金龙泉为市财政提供了1.2亿的总量,几乎每一个荆门市的公务员的工资中,有六分之一来自金龙泉。
中国的啤酒厂,大都是相似的命运,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被收购吞并,金龙泉是后者。
2003年前后,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在中国大肆并购,横扫了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啤酒合资公司中国金狮啤酒集团的所有股份,其中就包括金狮集团在金龙泉60%的股份。
第二年,李大红辞去了董事长等在金龙泉集团的一切职务,在金龙泉集团董事会的推荐下,对金龙王公司实行承债经营。
90年代,随着金龙泉啤酒主业的突飞猛进,金龙泉啤酒集团在发展主流产品的同时,还通过种种形式加大对配套产品的开发和投入,万吨麦芽厂、8000吨饲料厂、5亿只瓶盖厂、万吨自备水厂及饮料化工制品、纸制品等多项产品均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200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中,金龙泉集团响应市政府“靓女先嫁”的号召,率先实行主辅分离改革,将下属的玻璃制品公司等辅助企业从集团剥离,组建了一个由职工个人持股的湖北金龙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时任金龙泉集团董事长的李大红同时兼任金龙王董事长。
然而,经过3年的运行,由于主业啤酒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对其包装物及原材料采购价格不断挤压,金龙王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职工纷纷要求退股。
眼看金龙王面临夭折,集团董事会提出了四套“救援方案”:一是面向全集团职工进行招标——谁愿意出20万元风险抵押金,谁就当金龙王的老板;二是董事会集体经营公司;三是当时的法人代表经营;四是董事会推荐的人接选。
然而,由于企业设备老化、商品市场适应力差、盈利水平低等原因,谁也不敢去当这个穷老板。前三种相继流产,李大红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
“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生死抉择”,后来,李大红不止一次地在采访中讲述过这次选择的艰难。
谈起金龙泉,李大红直言:“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金龙泉奋斗一辈子,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作出另种选择,为了工人,也为了企业。”
有了金龙泉的经验,李大红揭榜金龙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龙头项目和主打品牌,在多番考察学习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无纺布,选定纺粘熔喷无纺布生产项目。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的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色彩丰富价格低、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2004年10月,湖北金龙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以色列AVGOL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专业生产SMS非织造布的中外合资企业——湖北金龙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无纺布项目的节骨眼上,遇到国家宏观调控,银行的钱袋子骤然收紧,而纺粘熔喷无纺布生产项目总投资1.8亿元,仅设备投资就需1.3亿元,这对于承债经营的金龙王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那些天,李大红真实地体会到了“走投无路”的滋味:还旧贷新,还本付息是李大红经常为之头痛发愁的事,采取“拆东墙补西墙”办法,多次被金融部门亮起“红灯”,发出警告;由于资金极度紧张,员工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福利不能得到提升,部分员工一度人心焕散,情绪低落……企业陷于困境,举步维艰。
面对极限,李大红抽调所有流动资金,还贷款、购原料,又奔南走北,动用所有关系借款筹资。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他把自己积攒多年的80万元私人存款和80万元政府奖金全部拿了出来。为了能正常生产,他一方面与银行做沟通,推迟还款时间,一方面找别的企业筹措资金,另一方面找职工集资。
同时,为了保重点,“金龙王”采取“瘦身”的办法,先后出售、出租、关停了8家企业。
终于在2004年12月9日,李大红揭开了中国无纺布制造史上新的一页——我国首个年产万吨高档无纺布项目,正式在荆门投产。
据相关报道,湖北金龙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投产以来,产品供不应求,对外销往美国宝洁、金佰利,日本尤尼佳、加拿大好利等有名的公司;对内销往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仙桃等六大无纺布制品加工基地。
另据楚天都市报5月报道,2020年,由于防疫需要大量口罩,湖北金龙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和湖北新立纺织品有限公司产销两旺。湖北金龙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的熔喷布和SS、SMS无纺布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8月,供货量需求5000吨。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湖北金龙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由李大红变更为李磊。依据相关报道推测,李磊应为李大红之子。
2013年,62岁的李大红再次开始了第三次创业,投资600多万元,在荆门漳河新区京河村的300亩荒坡上打造了南方地区唯一的欧洲大樱桃种植基地——荆门市祁瑞樱桃园。
“我现在正在涉足农业项目。农业与人的吃喝拉撒分不开。吃什么喝什么,关注度最高。健康的、无污染的,这应该是农业的本来面目。”
“我想再次带头,做全方位的生态食品项目,实现鸡鸭鱼肉蔬菜大米一臬子全部是安全的、放心的。”
当问及他再次创业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李大红说:“最近这十年来,形象地讲,我是在还债。当年留下的一个多亿的债务,我已经偿还得差不多了,对第三次创业,我非常有信心。”
“我现在最棘手的是资金难题。如果时间倒退几十年,那不要紧,但现在不一样。如果我还要再走资本积累的阶段,那将是漫长的,这会耽搁我很多时间,可我现在一点也不能耽搁了,必须加快发展速度。我非常期待金融部门积极支持我,非常期待能人志士和我一起一起发展。如果有人扶持,我的梦想实现得更快,实现的机会更大。”
话里话外,足见心情焦灼。而他为之焦灼的、好像是一种对创业的执念,“还想再干一份事业,再创造一个能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起码要弄个像样的企业传世,持续发挥企业的作用,让自己少些遗憾”。
企查查显示,李大红关联企业11家,是10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不过,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湖北楚君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荆门市金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公司已处于注销或吊销状态。目前,仅有湖北友博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和荆州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处于存续状态。
目前,由李大红所创立的英博金龙泉啤酒(湖北)有限公司最大股东为百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持股票比例为60%,湖北金龙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票比例为40%
由李大红所创的湖北金龙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仅占湖北金龙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的1%股份,此前这一数字还是3%,业内人士分析称,是因缺乏资金,李大红只有不断卖股权给以色列公司来融资。
2020年11月10日,李大红正式被宣布脑死亡。据其家人事后回忆称,李大红昏迷前,曾大呼“我又受骗了,上当了!”